大学生的钱都去哪了?7成月开销超千元仍是“伸手党”
更新时间:2017-08-30 02:57:08 来源:聊城新闻网
又到开学季,准大学生们即将踏入大学校园,家长们也在考虑每月为孩子准备多少生活费合适。近日,齐鲁晚报委托数据研究机构申请方在全国大学生中做了调查。数据表明,虽然大学生的生活花销会受家庭月收入和学校所在城市影响,但全国大学生的月平均花销在1000-2000元之间,省城济南平均水平在1000-1500元之间,略低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据了解,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大学生仍然是 伸手党 ,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方面,家长要适当放手,学校也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调查中大学生月花费多在1000-2000元

在近千名被调查大学生中,女生占比58%,男生占比42%,参加调查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以北京、山东、广东居多。
调查显示,国内大部分大学生的月生活花费在1000-1500元之间,这一比例达到36.8%,其次是1500-2000元之间,占比为21.25%,另外还有800-1000元(20.36%)、500-800元(9.28%)。其中500元以下的,仅占2.35%,5000元以上的也只有1.23%。也就是说,调查中约七成大学生月花费超千元。
生活费与家庭收入有较大关系,整体而言,1000-2000元的月生活费是大部分大学生的选择。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大学生,学生月花费最多的是500-800元,占比29.49%;家庭月收入在2000-5000元之间,学生月花费基本在1000-1500元之间,占比为39.69%;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学生月花费占比最多的在1000-1500元之间,只不过这一比例达到了41.93%。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月收入在10000-20000元的,学生月花费占比最多的也是1500-2000元之间,达到43.1%;即使家庭月收入在20000元以上,月生活花费在2000-5000元的占比为36%,其次是1500-2000元之间。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家庭收入较低的同学生活费明显比家庭收入较高的同学低,但即使是家庭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最低一档,学生生活费的中位数也在800-1000元。由于目前的物价和消费水平,即使大学生再拼命省钱,也很难把每月花销控制在几百元。
同样,大学生的月花费与所处城市关系极大,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有大约20%以上的大学生月花费在2000-5000元之间,月生活费在800元以下的大学生只占很少一部分;在其他省份省会及其他二线城市,占比最大的还是1000-2000元之间;随着城市等级下降,大学生的月生活消费有明显的降低趋势。
驻济高校大学生花费略低于一线城市
我记得大学期间,父母最多一个月给我1000块钱,瞬间感觉自己成了最富裕的人。 谈起大学生活,已经大学毕业5年的刘成笑着说。刘成2008年开始读本科,一个月800块钱生活费是 标配 。
每天就是吃食堂,当时一个月往校园卡里充200块钱一般就足够,偶尔出去吃顿饭也是买点街边小吃之类,如果跟同学一起出去吃一顿 大餐 ,有可能就得节衣缩食几天。那时山大中心校区附近有很多小吃街,在餐厅吃腻了的时候,满足了穷学生很多 口腹之欲 。 刘成说。
如今这么多年过去,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学生的生活花费几乎翻了一倍。在山大读大三的小张告诉记者, 现在一个月生活费最低标准1200元以上 。小张给记者列了一个详细的月花销清单: 日常餐厅吃饭500元、电话费(含套餐)70元、洗漱用品(含剪头发)80元、偶尔两三次聚餐200元、买书/杂志50元、网购衣服每月平均200元、爱好花销(音乐/看球/电影)100元以上 合计起来,1200元左右。
这只是最低生活标准,现在网购太便捷,经常一不留神就超支,这样月末就得节衣缩食几天,经过很长时间才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生活开支。 小张说,父母每月给他的生活费是固定的1000元,多出的部分就靠自己勤工助学、干兼职等补上。
女生在大学里还要买衣服、化妆品等,平均开销比男生要大一些。齐鲁理工大学大三女生小陈每月的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 跟男生相比多出的部分主要是衣服和化妆品,以及零食等。 但不管怎样,记者了解到,省城济南的大学生花费,平均水平在1000-1500元之间,略低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学校周边商业圈的发展程度对学生的月生活花费影响渐少。 以前长清大学科技园刚发展时,周边商业圈还没有现在繁华,网络购物也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确实对学生的购买力造成一定限制。现在即使周边商业街慢慢发展,大学生却更多选择网上购物,除去每月的伙食费,剩下的支出大学生几乎都可以在网上完成。 从上学到工作,在长清大学科技园生活8年多的林先生告诉记者。
入不敷出时,四成学生打工或节衣缩食
当被问到自己生活费的来源时,小陈告诉记者,基本都是来自于父母,虽然平时也会干一些兼职赚点零花钱,但大头还是父母来承担。 就拿每个月的话费来说,都是父母给充值。尤其是女生,衣服、化妆品花销比较大,花费多由父母承担。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的生活费,93%以上都是向父母要,其次是打工兼职,另外就是奖助学金,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贷款等方式获得生活费。
作为生活费,吃饭、买衣服和娱乐交际是大学生生活费的三大主要用途。在调查中,申请方为所有受调查者设置了只能限选三项之内的限制,目的就是筛掉较次要的支出路径。其中,餐费、交通费和电话费等日常花销能占据89.56%,其次是购买衣服、化妆品等,占到51.29%,剩下的主要是娱乐交际活动,比如聚餐、看电影和外出游玩等。
在调查中记者也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财习惯,当被问到 是否有记账的习惯时 ,50.67%的大学生表示没有记账的习惯,但会在心里有一大致的预算估计有22.48%的大学生表示有这个习惯,但也只是记一些重要开支,有时候会与预算有一些出入;只有13.09%的大学生表示会详细记账,而且支出和预算基本一致。 我觉得一些理财APP的账单记录就挺好,每月都知道自己花的钱去哪里了,不好的地方就是不能提前预算。 小张表示。
缺乏理财习惯,导致一些大学生不能进一步针对自己的支出结构做出任何规划,缺乏财务规划的人,自然就缺少必要的应急储蓄,也容易收入和支出不匹配,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记者调查了解到,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偶尔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只有26.4%的大学生从来不会出现 入不敷出 ,经常 入不敷出 的占比约为13.2%,还有7.27%的大学生月月都 透支 。
如果没体验过入不敷出的感觉,好像大学就不完整。 小张笑着说。遇到入不敷出的情况,不同的大学生选择不同。48.82%的学生会选择找父母再多要点;还有41%的学生会兼职打工赚钱,或者 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还有的大学生选择找同学、朋友借点,只有30.64%的大学生会花平时积攒的积蓄,另外还有5.9%的大学生使用信用卡和借贷平台。
给多给少家长 两难 ,不妨适当 放手
给多了担心乱花,给少了担心孩子受委屈。 9月份孩子即将来省城上大学的林女士直言不讳。 现在大学生面临的诱惑太多,花钱的地方也多,如果不给他足够的生活费,一方面担心孩子在社交方面受限,也担心他走歪路从别的渠道筹钱。
林女士介绍,开学前夕,她已经通过周边很多孩子上大学的家长打听,大部分孩子的生活费确实在1500元左右, 但是当我跟孩子商量这个数额的时候,孩子并不满意,说跟同学出去吃顿饭就得两三百块。孩子刚上大学,如果从钱这方面管得太严,担心他被同学笑话。
随着超前消费越来越普遍,如何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几乎是开学季每个高校都面临的第一课。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李老师告诉记者。
据了解,现在很多家庭仍然是独生子女,父母习惯为子女 包办一切 。但实际上,作为一名大学生,他们即将独立面对社会,已经有了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应该适当放手,重在引导,让他们独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在生活费方面,家长可以做到限额供应,超出预算的部分,引导孩子通过合理方式自己去解决,现在大学里勤工助学、打工兼职已经非常普遍。另外,随着校园贷的盛行,学校也要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李老师说。
(记者 郭立伟 实习生 陈永凯 张莉培)
上一篇:华南理工大学获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BCI脑控机器人大赛一等奖
下一篇:两长一短三学期制 青岛大学多了个夏季小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