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上学网
首页 > 资讯 > 大学 > 问诊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现象:导师不能成“老板”

问诊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现象:导师不能成“老板”
更新时间:2018-04-09 15:06:52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考研

■师生关系不是师徒关系

电讯:从中南大学研究生跳楼自杀,到电子科大学生发帖控诉导师“压榨”,再到近期的华东理工大学研二学生葬身导师的工厂事件,社会舆论认为,在当前中国高校中,学生处于弱势的地位,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改革?

熊丙奇:高校应去行政化管理,建设以“自主办学、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学生自治”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大学制度,厘清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的职能边界,发挥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独立进行教学事务、学术事务管理和决策的作用,让学校本身回归教育本性。此外,在世界一流大学,学生自治是学校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监督和评价,如果有教授侵犯学生的权利,可以通过健全的渠道维权。反观国内,学生维权意识、自治空间还很有限。

张宗益:在新的背景下,导师和学生的关系需要时间进一步规范。学校要在制度和精神上设计一个让各方表达自己诉求的机制,让各方的声音在学校都能得到正常的表达,也能让各方的力量比较均衡,这是学校追求的目标,也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实际上,导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的,不存在绝对强势的导师。一个导师如果一直强势霸道,学生会“用脚投票”,这种强势也将不可持续,否则就会走进死路。

目前,包括西南财经大学在内的许多高校都建立了研究生申诉渠道,学生遇到生活、待遇、学术上的各方面问题都可以申诉。事实上,学生在招生的时候可以选择导师,培养阶段确有正当理由,也可以申请换导师。

电讯:这一系列新闻事件还暴露出哪些需要思考改进的问题?

张宗益:国家对一些新领域应当加强管理和制度建设,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发生的安全事故暴露出当前部分创新型企业的安全保护工作的欠缺。大企业往往有人力物力的保证,能够达到安全规范的要求,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有所忽视,需要引起重视。

电讯:在新的形势下,师生应当怎么相处?

张宗益:很重要的一点是平等。随着经济发展,过去传统社会中那种师傅带徒弟的人身依附关系已经不存在了,导师要放下架子。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爆炸式增长,一个人要成为绝对的“师傅”很难,年轻人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要传承,老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老师与学生,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将具有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关系。

Z教授: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好的老师能够成就学生,好的学生也能成就老师。一定要记住:“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电讯:一直以来,我们呼唤重树“大学精神”,您认为“大学精神”是什么?

张宗益:大学精神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追求真理,第二是要有家国情怀、民族责任感。在“象牙塔”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心中都应该具备这些追求和情怀。

但是现实中,每个人对大学精神的认识都不一。一些人读大学只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谋个好职业。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大学中的不同的个体处在不同的发展层次上。我相信,当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为温饱发愁的时候,对大学精神的追求会越来越强烈。

热词:大学 高校 教育

上一篇:西北工业大学出席纽约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并访问美国、加拿大高校 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下一篇:谷歌2018博士生奖研金出炉,八位入选华人学生均毕业于国内高校

站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