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校坚持以文化人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更新时间:2017-05-18 16:22:56 来源:大众网教育
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食堂,保洁员正在认真打扫餐桌上剩余的食物,一个能容纳数百人就餐的餐厅打扫完,“战果”不到一桶。饮食服务中心杨主任笑着说:“这就是我们抓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以前每个食堂每餐的剩饭剩菜大约有4至5桶,全校两个校区11个食堂,每天被倒掉的食物就有几吨。“想想都觉得可惜,”杨主任感叹:“俭奢文化教育让学生实现了精神的富足与物质的结余。”
这是山东高校扎实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东省委高校工委重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化、个性化、本土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落地生根,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高度融合,在学生心中种下了“文化”的基因。
“以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生活脱节,形成‘两张皮,”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巡视员刘欣堂说,“我们只有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育人作用。”
为此,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对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优秀师德的示范引领作用,拓展有效途径,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截至目前,全省130多所高校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
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相融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鲁班对我们学生而言,不仅仅在于他的建筑技艺高超,更重要的是他身上体现出的探索精神与专注气质……”在山东建筑大学的鲁班文化课程上,李晨同学正在谈自己对鲁班文化的理解。山东建筑大学结合学校学科特点和地域优势,成立了鲁班文化研究院,建立了鲁班工作坊,设置了鲁班文化课程……在不断延伸鲁班工匠精神内涵的过程中创造自己的精神图腾,使广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养成了“扎实、专注、创新、精致”的鲁班精神。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山东立足齐鲁传统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体现到人才培养各个方面,着力建设课堂教学、主题活动、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持续不断地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滋养校园文化,积极打造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有精神家园。
各高校以必修、选修等方式开设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识课程。山东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中华民族精神概论》《中华传统文学修养》通识教育必修课,依托国内高校首家集成式中华文化体验馆,开展“中华文化体验与教育活动”,设置16个文化教学场景,100余个动手体验环节,开展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烟台大学开展“弘扬勤俭节约优秀传统,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山东英才学院投资600多万元,建设了“党史馆、国史馆、校史馆、非遗馆”和“将军书屋”的“四馆一屋”,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