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挣学费,准大学生被骗入传销组织
更新时间:2017-08-10 03:15:41 来源:合肥晚报
暑假期间,不少大学生以及准大学生群体为了体验生活,挣点外快,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其中一部分人因为防范意识不强,受到了“高薪”迷惑而被骗入“传销”。日前,肥东经开区打传办便在辖区一小区内捣毁一传销窝点,成功解救出一名为了打工挣学费被初中同学骗入传销组织的山东籍准大学生。对此,肥东经开区打传队的执法人员提醒广大学生,暑期求职时一定要当心,不要被所谓的“高薪”迷惑,避免因求职陷入传销陷阱。
传销窝点解救准大学生
事情还得从7月25日说起,当天上午正在上班的肥东经开区打传办的工作人员接到了市民的举报电话,在电话中,市民表示在自己位于经开区的一小区出租房内有传销人员出入。接到举报后,工作人员当即将指令传达给了正在巡逻的打传中队。接到指令后,队员们立即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赶赴现场。
“然而当我们赶到现场的时候,敲了很多次门也不见有人应答,后来在邻居的告知下,才得知屋里的人刚刚结伴出去了。”回忆起当天的情形,打传中队的工作人员表示道。
这些人会到哪里去呢?带着疑问,执法人员当即迅速布置作战计划,兵分两路,在辖区门口周边早餐店逐一摸排,最终将正在开小集会的9名传销分子系数查出。“这些人都是年轻人,有男有女,当我们发现的时候,他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开着会,主讲人正在滔滔不绝地介绍着一些致富心得,并怂恿大家多拉人手。”
然而,面对执法人员的现场问询,传销人员却异常狡猾,王顾左右而言他,拒不交代传销窝点。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其中的一名年轻男子主动上前告知了传销窝点,并紧紧握住执法人员的手,连声道谢,“太谢谢你们了,终于让我脱离魔窟啦。”
打工挣学费被骗入“传销”
原来,男子姓杨,今年18岁,山东临沂人,是一名准大学生,考上了三本院校,但由于学费较高,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为了给家里的父母减轻负担,他便萌生了趁着暑期打短期工、挣点学费的想法。
可是,作为一名学生,什么都不会,打什么工呢?又能到哪里打工呢?就在杨同学彷徨无助的时候,自己的初中同学杨某打来了电话,在电话中他告诉杨同学自己现在合肥做室内装潢,请他去帮忙。由于两人曾在一起打过暑期工,一心想着挣学费的杨同学也没多想,便于7月22日只身来到合肥。
来到合肥后,杨同学便被安排在了肥东经开区的小区出租房内,看到众多男女混合住在一起的宿舍,他当晚便疑窦丛生:做装潢的宿舍怎么男女都混着住吗?面对杨同学的疑问,同学杨某搪塞了过去。
然而第二天,看着屋内的众多男女不是在开会讨论如何致富,就是叫大家如何拉人可以翻倍拿提成后,杨同学意识到可能受骗了。而此时传销分子开始暴露出“凶恶本相”:扣留身份证,翻查手机,盘问人际关系,出门总有两个人贴身跟随……传销分子时刻控制着杨同学,天天劝其加入销售团队,并怂恿他“交钱后就是一家人,再拉人来就可以翻倍提成。”
意识到自己是被骗入传销组织了,杨同学怎么都不愿打电话拉人。“一次我说回家拿钱想离开这里,被一个很凶的大个子扇了一巴掌。我感到不知所措,也很慌张。”
就在他手足无措之时,从天而降的肥东经开区打传队及时将其解救了出来,“要不是遇到打传队,不知道自己会走到哪一步,更别提上学了!真是太感谢你们啦。”
暑期求职别忘防范安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传销组织将目标放在了大学生群体身上,关于大学生被骗入传销组织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
为何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这么容易陷入传销陷阱?对此,经开区人武部部长陈敏表示,大学生虽然有文化,但是刚刚踏入社会,社会经验欠缺,自我保护意识弱,求职心切,很容易上当受骗,再加上强大的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在面对网上的“高薪工作”时往往欣喜若狂,根本顾不上分辨其中的漏洞和陷阱。
对于暑假期间准备出外打工历练,开阔视野体验生活的大学生或准大学生的群体,陈敏建议,在找工作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可从当地劳动部门获取正规用工信息,不要轻信网络招聘信息,要多方面了解、确认所应聘公司,找正规且诚信度高的公司,不要贪图高薪水而上当受骗,遇有招聘单位要求交纳保证金时,应谨慎对待,必要时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或工商部门咨询、反映情况。同时不要有一夜暴富的幻想,脚踏实地并警惕熟人拉你入伙,提高警惕,保持头脑清醒,三思而后行,切莫参加传销组织。
■延伸阅读
假期如何避免求职陷阱?
1.应尽量通过正规中介渠道找工作。一般而言,学校的勤工助学管理部门和正规的中介机构是首选。
2.要查中介资格。先查看是否有《营业执照》、《职业介绍许可证》原件,办公地址是否与证件一致;还可从公司招牌是否醒目、办公设备是否齐全、办公人员工作状态等,来判断中介是否可信。
3.捂紧钱袋子。不要轻易交钱给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一问三不知、急着收钱的单位,多半是“黑职介”;对于打着“长年招聘”“高薪急聘”幌子的岗位,不要轻易交钱应聘。
4.及时签合同。大学生假期兼职属短工行为,合同中最重要的就是约定具体工作时间、确切工资数额、工资支付时间及方式。具体条款可参照劳动合同。
传销组织的惯用伎俩
1.高薪诚聘
这是是传销组织惯用伎俩。传销组织者利用毕业生急于就业求职的心理,以介绍工作、高薪诚聘、扩大就业、勤工俭学甚至老乡邀约、假期旅行等手段引诱学生前往传销窝点后,胁迫或诱导其参与传销。
2.网络营销
以“网络营销”为名的传销陷阱更具迷惑性。当前,互联网传销比较猖獗,组织者或借助互联网平台推销实物产品,靠发展下线盈利,或靠发展下线会员增加广告点击率来给予佣金回报,或是提出所谓的多层次信息网络营销模式,其欺骗性更强、危害更大,且发展迅速。
3.概念运作
传销组织也会“与时俱进”,打出“概念运作”的时髦幌子。传销组织在骗人加入时,会变换很多时髦的说法,鼓吹所谓的加盟连锁、人际网络、网络销售、框架营销、连锁销售、电子商务、资本运作等,以一些听起来很有道理的“经济理论”、“科学营销手法”欺骗缺乏社会阅历的大学生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