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CEO方忱谈留学到底学什么
更新时间:2017-07-21 14:27:47 来源:中国江苏网
竞希教育创始人方忱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李艳玲)据中国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据称,1978年至2015年里,我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404万,年均增长率19.06%。2016年年共有52万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留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学生的选择。面对火热的留学,什么是留学的本质?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竞希教育CEO方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让留学回归本质。他认为,留和学之中,“留”是渠道,“学”才是本质;没有“留洋”的“学习”,依然能成就非凡;但没有“学习”的“留洋”,注定是竹篮打水。
“留学”的概念出自公元7世纪的日本遣唐使。当时,一大批日本使节漂洋过海来到唐朝,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其中选择留在中国长期学习的学生便被称作“留学生”,并流传沿用至今。对于遣唐使来说,在中国留下来,只是起点;把文明学进去,才是目的。正所谓留有余地,但学无止境。从初唐的玄奘,到晚清的容闳,一代代的中国“留学生”让我们看到了学习本身的强大感召力。而今天,我们的国家强了,人们的钱包鼓了、见识多了,但留学却仍然没有回归本质。
方忱为来自南京的高中学生做哈佛模联赛前指导
方忱坦言,他看到了太多的申请季里的功利投机、虚词假句;留学期间的心猿意马、浑浑噩噩;留学毕业后的选择迷茫、随波逐流……对不少留学生来说,“留”早已实现,但“学”始终未曾落地。
留学到底学什么?如果留学行业只关心如何“留”,却忽视了这一根本问题,最终的结果一定本末倒置。如今的“学”,除了学习各自的专业技能,还要学趋势、学关怀。
首先,要学趋势。全球城市化的加速、基于大数据的信息革命、人工智能领衔的制造业升级——这三大趋势是可预见的未来里不可逆的。大规模城市化+信息革命,在一些地方能带来“智慧城市效应”,在另一些地方却会带来“阿拉伯之春”;大规模城市化+制造业升级,在一些地方能驱动“工业4.0”,在另一些地方却会引发“普遍失业”……在这样的时代转折点,我们在海外的“所学”,能匹配好这些趋势吗?
第二,要学关怀。据说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是最“爱国”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长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换言之,遇到“他人瓦上霜”时,他们究竟愿不愿扫,能不能扫?当我们在衡量一个留学生的成就时,除了看他毕业的大学在世界排第几位、看他能否获得高薪或者H1B签证以外,能否看他为他人创造了多少价值?能否看他对于改造世界和国家有多少渴求?
通过海外学习,用对趋势的研究,来支撑对他人的关怀,这就是留学之“学”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