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上学网
首页 > 中国高校 > 甘肃 >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更新时间:2013-07-20 06:33:05       关注:

    排名查询     分数线     专业查询
西北师范大学
  • 成才:8 星  社交:8 星  报考难度:中等

  • 类型:师范   管理部门:  暂无

  • 省市:甘肃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 重点学科:38个  院士:2个  博士点:28个  硕士点:101个

  • 学校电话:0931-7971922

  • 官方网站:http://www.nwnu.edu.cn

  • 西北师范大学奖学金:


      第三十条 对中学阶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第一志愿被我校录取的高考优秀文理科学生,或体育艺术类专业课特别优秀的学生,入学报到后,学校颁发高考成绩优异奖。

    第三十一条 为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充分发展学生专业特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被我校录取且高考文化课成绩在各省(市、自治区)重点线以上(甘肃省以外的考生可适当放宽条件)的新生可申请转换专业,具体细则按照《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转专业暂行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十二条 学校设有多种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学生。奖学金分为学校奖学金和学院奖学金两大类。学校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11项,助学金20余项,每年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比例超过40%。同时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还享受国家提供的师范专业奖学金及国家政策性补贴,每人每月可得到生活费79元;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享受政策性补贴,每人每月可得到生活费33元。经济困难学生还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参加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活动。

    西北师范大学就业情况:


    我校属综合性师范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设置面广。近几年来,学校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以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外语水平高,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为帮助学生就业,学校设有专门的毕业生就业管理和服务机构,通过一系列系统、规范的措施来帮助和指导毕业生走向社会。如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召开供需见面会,推荐毕业生参加公务员和各类干部选拔考试等。我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畅通、选择机会多、就业形势良好。1998年以来,我校本科毕业生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1998――2002年我校本科生就业率均在95%左右,分别为99.7%、97.4%、96.9%、97.9%、95.8%。毕业生广泛分布于甘肃省内外的地州市教育部门、高等院校、省直部门、中央在甘单位、部队、地州市党政部门、大中型企业等领域。

    西北师范大学介绍:

    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大下设的师范学院。1939年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1987年,国务院又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
    学校现设18个二级学院、49个系、2个教学部、101个教学科研中心(所)、6个实验室(部),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省级重点学科、20个校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国家体育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教育部电脑捐赠中心”、“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等机构。甘肃省在学校设有“甘肃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甘肃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甘肃省教育行政干部政策法规培训中心”、“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人才培训中心”、“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甘肃汉语国际推广中心”、“甘肃省教育发展研究院”、“西部资源应用研究院”等机构。
    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具有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从1982年起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现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普通本科专业。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涉及25个一级学科。
    学校自独立设置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13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学生34900余人。其中,国家任务博士、硕士研究生3595人,其他各类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346人,普通本科学生14550人,成人教育类学生15350余人。
    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491人,其中专任教师1215人,教授(研究员)23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11人,260人具有博士学位,577人具有硕士学位。现有两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87人,硕士生导师42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6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6人,一级学科学术团队理事以上国家级35人、省部级71人,国家级专家8人,省部级专家19人,甘肃省“333”“555”科技创新人才70人。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程国栋、薛群基、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近年来,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收录的论文数近年来一直在全国高校排名第50位左右,全国师范大学排名前10位。社会科学在西北历史与地理、民族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27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6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295项,省敦煌文艺奖21项。 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应用开发和软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同40多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共12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40余次,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700多人。目前,国家汉办已批准我校与苏丹国喀土穆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729亩,定点绿化和建设补偿用地1800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73.6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39.58万平方米,有800元以上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380万元,各类图书文献资料194万余册。学校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学校曾多次被国务院、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团中央、甘肃省授予“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普通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学校正紧紧围绕甘肃及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向以教师教育为主,教育、艺术、文理基础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西部一流、全国高水平综合大学目标迈进。
    (数据统计截止2009年3月31日)

    热词:西北师范大学

    上一篇:兰州城市学院
    下一篇: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站外信息